查看原文
其他

85岁老太去银行转账300万,工作人员立即报警,查明她的身份后,所有人都惊了……

感恩关注👉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
2024-09-04



2018年9月13日,湖北省军区武汉第7干休所的离休老干部马旭和老伴儿,与另外两名地方同志一起到银行办理一笔300万元的转账。
由于两位老人年事已高,且转账数额巨大,银行工作人员一度以为他们遇上了电信诈骗,从而百般地阻止,最后还报了警。
经过警察核实,这不是一起电信诈骗,马旭夫妇当真是要把300万元积蓄,捐给黑龙江木兰县。
2019年,他们再次为木兰县捐款700万,两次捐款共计1000万元。

马旭夫妇并非什么富豪,他们捐款大方,私下生活却清贫至极。
老两口无儿无女,离休后放弃了部队安排的住房,居住在武汉市黄陂区城北30公里处的木兰山上,一个简陋的小院里。
家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,墙皮斑驳脱落,客厅吊灯早已坏掉无人修理,沙发也露出了弹簧和棉絮。
二老共用一部破旧的翻盖手机,马旭自认为最好的一双鞋,是一双自己花了15块钱买来的的雪地靴。

他们身上一直穿着部队下发的衣服,多年来从未去过商场,更别说为自己添置一套新衣。
生活清贫至此,为何会将1000万存款潇洒捐出?


1933年,马旭出生在黑龙江省木兰县农村,父亲很早就生病去世了,留下母亲艰辛地抚养马旭和弟弟两个人,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艰苦。
那时候,日本侵略军早已占据东北三省。
图片来源自网络
那段灰暗的童年时光里,忍冻挨饿是常事,还要面临成为亡国奴的恐惧和屈辱。
唯一支撑一家人坚强面对苦难生活的力量就是母亲。
马旭的母亲会说大鼓书,从杨家将到花木兰;
从卫青抗敌到岳飞刺字,马旭从这些故事里汲取着民族精神,感受着铮铮铁骨。
就这样一年年过去,马旭和整个中国的命运迎来了重大转机。
1947年,解放战争打响,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征兵,木兰县也属于征兵范围之内。

图片来源自网络
在那个年代,参军不仅仅是保家卫国的光荣事,也是一件十足危险的事。
但进了部队意味着母亲可以少抚养一个孩子,为了心中的爱国理想,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。
马旭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,那时候,她才刚刚14岁。
马旭跟随着部队,只身来到了哈尔滨,在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习半年后,她成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一名卫生员。
在接下来的6年多时间里,她跟随着部队南征北战、出生入死,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。
在连天炮火中挽救了无数浴血奋战的战士们的生命,也因此获得了抗美援朝纪念章等荣誉。
1954年,她从朝鲜战场归来,作为优秀卫生员,她被保送到了第一军医大学学习。
1961年,马旭学成毕业,并以全优的成绩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。
也是在这个时候,空降兵部队刚刚组建。
为方便部队家属看病,马旭因为军医的身份被调入了空降兵部队。
这时候,马旭已经和丈夫颜学庸结婚,空军军医的生活不再充满危险,也闲适很多。
本来可以平稳地享受美好的婚后生活,但马旭却闲不住,她执意向部队申请加入跳伞训练,想要成为一名杰出的女性空降兵。
图片来源自网络
虽然被调到空军部队,但马旭身材瘦弱,又是女生,体能较弱,并不符合标准。
并且当时的跳伞训练是对男兵择优录取,女兵跳伞还没有提上日程。
面对马旭的苦苦恳请,师长无奈道:“小马,跳伞和踢毽子可不一样,你太瘦了,回去多吃点,把身体养好再说。”
师长这是婉转拒绝了,但从小从军的马旭意志坚定,她下定决心的事绝不会轻易改变。
师长不让学,她就跟着训练场上的战友们偷偷学。
她有多拼呢?为了尽快学习跳高台,她在自己居住的小院子里挖了一个三尺多深的大坑,填满沙子,用桌子、椅子搭起高台。
学着战友们的样子,反复练习跳伞动作。
她暗暗给自己定下训练计划,每天至少要跳500次。
就这样过去了半年时间,部队开始对大家的训练成果进行检测,马旭赶紧找到管理跳伞训练的副市长,请求参加考核。
副师长一开始觉得莫名其妙,也搞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对成为一个空降兵这样有执念。
马旭解释道:
“我是军医,如果不能和战士们一起跳伞,万一他们生病受伤了,需要及时治疗,却没有医护人员在旁是很危险的,所以我必须要学会跳伞。”
说到这里,副师长终于同意她参加考核。
图片来源自网络
半年的训练没有白费,在大家的见证下,她出色地完成了三次跳伞动作。
一气呵成,表现丝毫不输给其他男兵,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
或许大家都有预感,新中国首位女空降兵就要诞生了!

之后,马旭就和队友们一起训练。
1962 年秋,马旭第一次登机跳伞,之后的20多年里,她跳伞多达140余次。
直到 1984 年 3 月,知天命之年的马旭还完成过两次跳伞。
身材娇小的她从来没在训练中喊过一声累,作为少有的女空降兵,她也从未要求过任何优待。
她不辞辛苦,跟着部队穿过高山峡谷,走过戈壁海洋,创下了“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”“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”两个纪录。
图片来源自网络
马旭的丈夫颜学庸也是一名军医,两个人都喜欢搞研究,志同道合,走到了一起。
他们约好不要孩子,把一生的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军队和科学研究。
在随军跳伞的过程中,马旭敏锐地察觉到跳伞着陆的瞬间,其强大的冲击力很容易造成战士腰部或踝部骨折。
为了减缓着陆的冲击力,减少对战士身体的伤害程度,马旭私下阅读了许多关于跳伞的论文和资料。
和丈夫两个人反复试验,不断改进,最终成功发明了充气护踝。
1995年,夫妻两经过数十年的研究,又发明了针对高原跳伞的“供氧背心”,解决了困扰军中多年的高原缺氧跳伞难题。

图片来源自网络
在军中几十年,马旭从没有一刻放弃过学习和科研的脚步,她的专利发明越来越多,学术论文越写越厚,军衔也越升越高。
但她对此并不在乎,不论外界赞誉与否,夫妻俩始终保持质朴和低调,戒骄戒躁,不忘初心。

马旭和老伴离休时,军区给他们安排了公寓,在一个安静的小区,屋子宽敞明亮,装修也大气。
马旭却拒绝了,并坚持住回原来郊区的平房。
她要搬回平房的原因是怕以前找她看病的病友找不到他们了。
她卖掉了在城里买的房子,住回了郊区30平米的平房。
午夜梦回,86岁的马旭想到了家乡的黑土地和滚滚松花江水,想起了14岁那年,临行前,母亲缝在她衣兜里的那枚铜钱。
她深知,自己的家乡木兰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,家乡的人民还过着穷苦的生活,如果没有家人当初送她去当兵,就没有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。
马旭沉思了良久,与老伴商量完后,两人将卖房子的钱和积蓄都捐给了家乡木兰县。
马旭说:“如今我又把这枚铜钱交还给了母亲和家乡,我感到无比心安。”

2018年,马旭夫妇身着洗的发白的旧军装,互相搀扶着走向银行,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。

据悉,这笔1000万元的巨额捐款将用于木兰县的教育。
她用毕生积蓄,回馈了一生牵挂的家乡。

捐款的故事传遍了中国,马旭成为了2018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。
她和爱人颜学庸,仍然穿着那身缝缝补补的迷彩军装,登上了领奖台。

马旭在领奖台上表示:

“有人觉得我们日子过得很苦,有人觉得我们自己太抠门了,但我觉得拥有知识就是拥有财富。我把我毕业的积蓄,都回馈给当年送我参军的故乡,不为别的,就是希望更多的人,能获得知识的力量。”
“毕生节俭,只为一次奢侈,耐得清贫,守得心灵的高贵。”
这是“感动中国”组委会对她的评价。

领奖后,一切归于平静,但马旭夫妇的生活并未有什么改变。
每月科研经费+离休收入大约有40000元,但二老仍然清粥小菜,最大的爱好还是买书看报,在小院里种些蔬菜,每月开支不过2000元。
两人穿着军队发的军服,出门推着一辆老旧的二八自行车。

2020年春节,马旭和老伴儿乘飞机回到了阔别70多年的故乡。
二老这次回到家乡,会欣赏她牵挂已久的冰雪美景,到木兰县看望学生,与家乡人团团圆圆地一起包饺子、贴春联、赶年货大集、看表演……

乡愁是一抹淡淡的哀愁,马旭还有一个愿望,百年后将自己的骨灰和父母埋在一起,长眠在故乡的黑土地中。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,曾经勇冠巾帼,如今再让世人惊叹。
她的毕生节俭,只为一次奢侈!
- END -
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,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“赞”+“在看”,谢谢!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。分享此文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。参与平台互动交流,请加微信   hymt-2021或 ynmx87





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

▼点击“阅读原文”👇

大峥双核远红外取暖器 等你来!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花雨满天生命家园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